,

第一佛土——拉吉準瑪淨土教言 2

丁三、勸導真實修往生願
再者,需要是一種無疑惑、無猶豫、無懈怠、無取捨,而由猛利定解、猛利精進的門徑,憶念極樂佛土諸莊嚴、功德後,數數發願。

此處佛母開示修真實願的途徑。違品上遠離猶豫、疑慮、懈怠與取捨。猶豫、疑慮是定解的違品,懈怠是精進的違品,取捨是至心的違品。

這些首先要有一個或多或少的淨土聞思的前導,通過這個,先要發展出一定的信願來。也就是,隨著各人善根的厚薄、因緣的狀況,在學習淨土經教,已經了解了淨土法門的因果事理之後,在深淺各程度上要產生某一種對此無有猶豫、無有懷疑,而能夠定解極樂世界的確是這樣子莊嚴的,一定由一個信願行的途徑能夠往生得到的。那麼這樣有個定解,然後還要有一定的欲樂,也就是對於這個往生之事,心裡非常嚮往,以這樣一個欲樂,出現一個強大的精進的勁頭,從而遠離懈怠。

進一步說,要達到至心。至心就是死心塌地、一心一意的,取捨是它的違品。所謂的「取捨」,就是心裡還沒定。以世間庸俗的譬喻來說,好比男女成家,心中還沒有定,好像這個也很好,但是我還想要更好的。常常會想「還有比她更好的」,從而捨開她,還想娶一個更好的,這樣的心就是三心二意。或者從事某種職業的時候,心沒落下去,總在想「這個職業雖然好,不是我理想中的,有機會我還要拋掉它,找個更好的」。像這一類的心理,就是所謂的「還有取捨」,也就是心中還存在一種捨淨取他的狀況。

這裡的「淨」,是指以西方淨土為歸宿,就是憑這一條路出輪迴,憑這一條路到了淨土以後登不退、證無生、速疾成佛。如果心裡沒有選定,還是三心二意的,「這個我也可以修一下,但是還有一個更好的前途,我如果修了這個,就埋沒了那個更好的前途,我不願意的,我還要選擇選擇」。還有一種在盼望,在之外想更好,不願意把心全部託付在這個路上,這樣子叫做「還有取捨」。相反,這上已經死心塌地,再也不在這之外找個什麼歸宿了,就是選擇此生往生極樂淨土,一心往這上走,就是無取捨。

這些狀態已經排除了以後,正面上發生了猛利的定解,猛利的精進,專門在往生根本的願上,發生一個實質性的修行。所謂「猛利定解」,就是非常地明確:「這個就是我今生唯一出生死的路,唯一生佛土的路,我就是一心地要靠與阿彌陀佛相合,一心地往極樂世界走!」這個是非常斷定的,自己明白這個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。那麼這樣,沒有絲毫的動搖,哪怕千佛來臨說不要走這條路,心裡也不會動搖,這樣子叫做「猛利定解」。再者,一想到輪迴如此之苦,淨土如此之樂,這個時候有一種非常大的欲樂,拚這一生一定要在這上努力的。像這樣子,有一個非常勇悍的心力,一心地往極樂世界走,這樣子叫「猛利精進」。要由這樣的非常大的專一和精勤的門徑,來修真實的往生之願。那麼剛才,藏文上是「猛利定解、猛利精進」,按照漢文縮寫成兩個字就是「定」和「勤」,或者「專」和「勤」。

所謂的「願」,一定是緣著一個嚮往之處,發生一個願心。嚮往之處就是極樂世界,而極樂世界的具體內涵就是依報正報所攝的無量的莊嚴,以及莊嚴上所具有的不可思議的無漏功德。由於對這個發生了了解,進而對它發生了願求。總的來說,就是願求往生到不可思議的功德莊嚴的極樂妙土,非常切願地想生到這個第一佛土去。

這裡所謂的「憶念淨土功德莊嚴」,是需要有一定量的對淨土經教的聞思確認,之後才能發生各個層面的憶念功德而發願。本來淨土法門是極為甚深廣大的,而彌陀願海是普攝三輩九品乃至無量品類的聖凡眾生,因此,這個修行的層面,上上下下有非常多的層次,但是,這裡就基本的一個方面來說,每個人相應自己的程度,要對於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,心中有所認識。

佛母這裡是直接指示修的要害處,但是,從整個淨土道路的全程來看的話,當然是要按照信願行的路子來發展。這樣子的話,所謂的極樂世界的諸莊嚴及功德,實際就是淨土經教裡面所講到的極樂世界的佛莊嚴、菩薩莊嚴、國土莊嚴,乃至《往生論》攝《無量壽經》開出的二十九種莊嚴,它是指一類一類事相的莊嚴。比如,西方淨土的佛、菩薩、宮殿、菩提樹、泉池、微風等等,這裡面一項一項都是莊嚴。而這裡的每一個莊嚴上,有無量的殊勝的功德,比如水具八功德,風聲具各種的妙德等等。或者阿彌陀佛的無量光壽的功德,極樂聖眾菩薩的功德,沐浴、聞法的功德,神遊十方的功德等等,這些上面講到具體的無漏功德的相,是指這個差別基莊嚴上的差別法。

已經通過聞思薰習,心裡非常了解,心裡一想就能想得起來,然後緣念那裡的佛、菩薩、蓮池、行樹、宮殿、微風、妙食、聞法、經行、遊十方剎海等等,一項一項,心裡能夠憶念,從而嚮往。就像在遠方想到了故鄉,想一個地方就想回家,這樣望著那個落日方向的西方,心裡緣念著我的故鄉——第一佛土的殊勝的功德莊嚴。這麼樣子憶念的時候,心裡有一種特別想去的心,從而發生一個「我要往生」的願。按這個途徑,真正地出現一個往生的心,這樣子就是發真實的往生的願。每一次就想某一個方面,都會引發出往生的願,總體合起來,會出現往生的願,單獨的一分上,會出現往生的願,各種各樣都是產生願的正因。

如理思維

好好考慮,自己今後將怎麼來實修往生切願?比如,我該怎樣聞思淨土經教來發生定解,出現具相的信心和願心?我又該怎樣在這一生當中,由猛利的勝解和精進,修具內涵的願?思惟2分鐘。

丙二、由五殊勝門教誡須精勤修往生願 分二:一、由五因成立極樂剎土為第一佛土;二、由二因教誡須極重視修往生切願
丁一、由五因成立極樂剎土為第一佛土 分二:一、所立宗義;二、由五因建立
戊一、所立宗義
那麼,極樂世界較其他佛剎為殊勝的緣由何在呢?

這裡大佛母說:相比其他剎土而言,極樂世界是非常好的。這裡就是以緣起因來成立,對於這個世界的凡夫,尤其是普通人而言,相比於其他世界,選擇極樂世界是最好的。

「緣起因」就是五種緣起上的殊勝,由此成立極樂世界特具優越性、殊勝性,或者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去處。五個殊勝因:一、容易往生;二、隨心自在;三、永離煩惱;四、遍遊十方;五、成佛疾速。總的來說,第一就是因非常地簡易、方便,即使是具煩惱的眾生也可以往生,後四個是指往生以後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,也就是極其勝妙的果的功德。那麼,以因容易、果殊勝這兩點合起來,可以說是第一佛土。

戊二、由五因建立 分五:一、容易往生;二、隨心自在;三、永離煩惱;四、遍遊十方;五、成佛疾速
己一、容易往生
第一、尋常煩惱眾生也可往生的緣故,殊勝優越;

在緣起上要看到,由於阿彌陀佛發了極為殊勝的願,他所成就的淨土,是要普攝十方世界的聖凡,都能生到他的剎土而迅速成佛。尤其針對污穢世界裡業障深重的眾生,都提供極度的方便,使得他們憑藉信願修習淨業這樣的條件,都能生到他的剎土。比如第十八願講到了,具信願的眾生,下至臨終十念都能往生,這是剎土主尊不可思議的願力所致。

依據緣起的事實來觀察,在幾千年以來,的確有無數的下等凡夫,都借這個殊勝的方便,在一生當中就高登淨土,轉入聖者的行列了。比如,按照淨土聖賢的傳記來看,這個世界上很多的普通人,下至一字不識的老太太,連同那些鸚鵡、八哥等旁生都得以往生。依照《觀經》所說,確實有五逆十惡臨終地獄都現出來了,以懺悔念佛而得到佛的救度,生到佛的淨土。對於我們博地凡夫而言,一個具有煩惱的平常人,在十方勝妙的淨土當中,不能往生其他的勝妙淨土,卻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,所以,這個淨土是殊勝優越的。

如理思惟

從正反面這樣觀察:假使選擇極樂世界,與阿彌陀佛的願海接通,在佛神力的加持之下,我在臨終時,外氣斷內氣未斷的這個時候,佛以特別的願力就現在我的心前,攝持著我的心往生極樂世界。如果不選擇這條路,比如想去東方現喜剎土等,自己沒有高度的修證和功德,在外氣斷內氣未斷的這個時候,有沒有東方金剛薩埵佛來接引?自己的心能否現出現喜剎土?其他依此類推。

現在如理地思惟:自身在臨終時,是否有條件感得現前其他殊勝的佛土?再想一想,憑自己的條件,有沒有可能性感得阿彌陀佛及往生極樂世界?思惟2分鐘。

己二、隨心自在
第二、若得往生彼土,隨意所願皆得隨念而成;

接著觀察,往生以後是怎樣的情形。有些剎土容易往生,但生到那裡的功德並不那麼殊勝,而極樂世界並非如此。這也是由於阿彌陀佛特別的願力,就是在得到佛願智神力的加被之下,會發生受用隨意自在的結果。

也就是一往生到那裡,靠著佛的神力加持,凡是衣服、飲食、宮殿、供養具所有這一切,都是隨著自己心裡面想要什麼,都應念而得以現前,也就是不隔一秒鐘頓時就出現。比如宮殿想要大的就出大的,想要小的就出小的;池水要熱一點就熱一點,涼一點就涼一點;想聽什麼法就現前什麼法;在受用百味飲食的時候,心中一想,各種的妙味已經呈現在面前,用憶念領略,就都能夠滋潤身心,獲得活力,不想要的時候自然化去;想要衣服的時候,也有自然衣服現在身上;供養諸佛的時候,需要哪種珍寶、瓔珞、寶蓋、幢幡、衣服、臥具、飲食、香花、音樂等等,都是如意現前。依靠阿彌陀佛的大福德力,自身與佛相應的時候,就能攝取佛的大福德為自己的大福德,這樣就不需勞力而具足受用,解決了所有的生活的問題。

如理思惟

現在要考慮,按照自己的條件,其他的大剎土去不了,小剎土也沒有足夠的修行可以感得,那這樣其他剎土去不了,又不去極樂世界,就只有落到輪迴裡了。以這個娑婆世界為例,假使來生還很幸運又得到了人身,那麼要過這一生,有很大的生存的問題。二十二世紀以後做一個人,需要養活自己,或者還謀得一個較高的生活品質,可以計算一下,需要這樣的飲食、衣服、房子、小車、電腦、手機等等,或者欲望很大,想謀求很大的財富、名譽、地位、事業等等,那麼像這樣,要付出多大的艱辛?而且,這個世界並非事如人願,往往要深陷在求不得苦與不欲臨苦當中,這個並非想什麼應著自己的心念當即就現出來的,實在是大辛勞、大憂愁、大艱難。

那麼就像這樣,兩相比較,生到極樂世界能夠得到隨心自在受用具足,是不是具足極大的優越性?按這樣思惟2分鐘。

己三、永離煩惱
第三、僅僅微細煩惱障也無所染;

這一條要這樣開展思惟。我們要有一種緣起的高瞻遠矚的眼光:假使我選擇往生極樂世界,雖然現在還的確是一個煩惱眾生,或者真的就是一個標準凡夫,碰到順境起貪,碰到逆境起嗔等等,我都具全,而且很不容易平息;假使我往生以後,得佛神力的加持,連一剎那執著我和我所的念頭都沒有,既然沒有我執和我所執,當然沒有以此引起任何貪嗔等的煩惱,這樣心如蓮花般不染一塵,憑藉往生,的確成了一個不修就自然解脫的問題了。

所以,如果不談到這個特別法門,光是說憑我自力,只要一思惟幾條苦諦,就發現前景十分堪憂,好像那個煩惱一個接一個,那些都是輪迴的種子。看起來未來漫漫無際的生死的流轉,投牛胎入馬腹,更慘的還要下地獄,百劫千生難以出頭,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。而一選擇往生,不過幾十年或者幾年,登上了淨土就永遠沒有憂患了,解脫就這樣能解決。

如理思惟

作正反兩方面的觀察:

如果沒有得到初地以上,或者具足足夠好的修行,那的確生不到大剎土、小剎土,臨終一閉眼,中陰飄蕩,最終不得不轉生,也就是會落在這個穢土當中。所謂「穢土」,就是因緣非常地混亂,而且各種染污緣層出不窮。以我們這個剎土為例,像我這個凡夫,假如落入生死,做二十二世紀以後的人,從目前時代發展的進度來看,五濁會日益地熾盛。那麼到那個時候,我心中滿滿的全是煩惱種子,貪嗔痴各種各樣的,假使落到這個世界,碰到的都是這樣的引生淫欲的境界,挑起貪欲、競爭、鬥諍的境界。各處都是評比,各處都是追求,各處都是打擊,從進小學開始就進入競爭行列,聽到的就是「不要輸在起跑線上」。這樣的世界猶如一個動物園,猶如一個博擊場,自身又是一個充滿欲望的人,那麼像這樣的話,煩惱問題能不能解決?是不是難以把握?遇到具有很大的引誘力的境緣的時候,是不是煩惱一度一度地猛現?這樣染污越來越重的話,越來越淪落而難以解脫。對此,就自己切身的前程上,觀察2分鐘。

接著,看到了來穢土的前景不妙,非常可怕,再想一想極樂世界的殊勝性。假使我選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憑著一生的一個到量的努力,這也是一個普通凡夫都能做到的。那麼如果按照這個路子走下去,我一往生的時候,全部擺脫了煩惱的糾纏,沒有任何引生煩惱的境,連一個念頭執著我和我所都不會起來,要想著一登上的時候就解脫,是不是具有特別的優越性?像這樣觀察1分鐘。

再作兩個人的對比觀察:比如,我和我的同學,我的同學沒有選擇這條路,落到了輪迴裡的狀況;我選擇了這條路,到了淨土的情況。而且,從未來無限伸展出去觀察的話,我們兩個是不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那麼大的差距?觀察1分鐘。